展开地图,你会发现悬于西北边陲的一座城市,名叫敦煌。在我们的印象里,敦煌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仿若域外之地,却又比西域外的每个古城名字要金华璀璨。这里有千手观音、飞天神女,有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有神秘鸣沙山、千年月牙泉,丝绸古道上悠扬的驼铃、负载蹒跚而行的玄奘、征战未回的将士尸骨、夕阳笼罩下的玉门关,所有这些反复点燃着游人真挚的向往和朝拜的冲动。
这个夏天,带着深藏心底的大漠情怀,我们决定以不一样的方式去认识敦煌。对许多人而言,用四天三夜徒步穿越大漠戈壁,听起来就是虐身虐心的苦行,但抛开摆在眼前的这些难关,将思想换到另一重境界,倒会觉得与人相伴着漫步荒野,更像是可作为暂时清空自己的一次精神SPA。
徒步首日,可谓是不缓不急的展开,一切都保持在充满好奇、兴奋、憧憬的韵调中,因此一天下来,只感受到盎然的精神力和相比较起来不值一提的体力损耗。但经验充足的领队,很有深意地提醒我们:不能提前得意,第二天也要做到团队步调一致、稳中求快哦。
实践出真知,原来第一天只能算是我们的热身,首日的跋涉在次日反映出辛苦,尽管拉伸做的及时到位,第二天的行程还是让大家在临近终点的时候劳累得有点不堪忍受。
尤其晚上拖着疲惫的身躯到达营地,还未及休整,便刮起了风,一时间沙尘四起,狂风呼号,结实的营地帐篷虽不至于一夕倾倒,但也在突如其来的风里晃晃悠悠,连带着人心也惶惶不安。大家被狂风堵在混帐内,有专业人员保障安全,大家并没有太过慌乱。
原本定于晚间的篝火晚会,被迫变成了帐内夜谈,但朋友都在身边,心情渐渐安定,大家肆无忌惮的调笑迎合着外面的风雨,竟觉得处在一种奇妙的境遇里。一夜安眠,像是在一艘飘荡的船上,载着我们穿梭过海上的风暴,一路驶往海平线上的黎明。
清晨懵懂起床,发现帐篷因为被吹得四处漏风,睡袋内外覆满细沙,狼藉一片。但风已经停了,大家从容不迫的整装完毕,照旧按计划出发。因为别样的经历带来的刺激,竟觉得浑身松散,疲乏也一扫而空,在之后的徒步行程里,大家越发意态昂扬。
天气依旧很热,太阳闷头晒,不负大西北干燥热辣的名头。脚下的土地那么的坚实,脚一步接一步往前迈,心也被一步步踩实了。低头看去,大大小小的石块、沙砾,把自己铺平成路,将我们送到敦煌的核心之处。一代又一代的人,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这般那般的向往,踏上了这片土地,于是这条路越来越宽阔、越来越平坦,像是能包容山海广大、人心浮沉。
108公里徒步,没有一个人掉队,这是一场脱胎换骨的荒漠苦旅,也是一次帮助我们找回初心的精神朝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