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疑惑,戈壁这样光秃秃、荒无人烟的地方,为什么每年还能吸引众多户外爱好者不远万里,前来走一趟,甚至一年走几趟,连续走几年呢?
其实久居都市里的成年人,早已习惯了随遇而安,看起来处事稳重,实际上生活里各种无形的压力像尘埃一样吸附在各个地方。所以年轻人不得不稳妥,甚至于消磨掉了一些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变得无欲无求、寡言少语。
但如果给这种像是被罩了层玻璃罩的生活,打开一个豁口,又会是怎样的呢?来到戈壁,屏蔽了所有人、所有事,没有拥挤的地铁、也没有人头攒动的十字路口,繁忙的社交讯息传递不到耳边,领导的要求、同事的嘱托、三姑六婆各种八卦的问候……通通都被隔绝在玻璃罩外,辟出一个久旷的世外仙境。
戈壁的美,不仅限于那别具一格的大西北特色风貌,更在于它宽广的、包容的特质。这种包容并不让它显得温和,在每个徒步者被毒辣的太阳、坚硬崎岖的道路给折磨得痛苦不堪的时候,它不会给予安慰,只是沉默地吸纳所有辛酸、委屈、郁闷的情绪,不管是徒步所带来的,还是生活所带来的,不加注解、无须辩白,更不用像平日里一样带着伪装的面具。
“不管能走多远,只要开心就好,开心就能走得更远。”抱着这样的战术思想,徒步也不会给自己施加太多压力。一路上,和队友一起谈天说地、引吭高歌,大家此前并不相熟,可能只是同行这一段路的过客,因此聊天也不带目的,朴实直白又轻松有趣。嘴巴说得干渴了,也可以看看四周风光,胡杨林被落日染上烟霞色,难得一见的湖泊水光潋滟,戈壁原来也不止尘埃萧索,这种苍劲的柔情,是城市里无法捕捉的景色。
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到了补给站又稍加休息,渐渐忽略了脚底针扎似的刺痛,适应了戈壁阴晴不定的气候,日影飞速辗转,与月亮和星辰轮替着交接。戈壁徒步的四天三夜,似乎一晃眼就过去了。过程中的磨折,在站在终点处反复品味咀嚼的时候,似乎都酝酿出了一种甘甜。生活里的烦扰困顿,也都变得不止一提,起伏的心绪随风而散,都埋葬进了敦煌的泥沙里。
也许许多人来走戈壁徒步,希望锻炼身体、强基健骨并不是主要目的,而是想在迷茫中来戈壁寻一种信仰。当你没有特别的信仰,那么你把徒步当做信仰,那么这一生你都在朝圣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