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域三十六国,想必大家在各种电影电视中都有了解过。

而楼兰就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曾经有不少的西域各国名字走进了诗人的诗中,下面有例为证:
1、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有这样的两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它的意思是: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们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
2、“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于阗(tian)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3、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长篇叙事诗中“逡巡大遍凉州彻,色色龟兹轰录续”龟(qiu)兹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楼兰、于阗、龟兹,均为西域小国,今天我们来看看啊消失在罗布泊的楼兰古国那独属于它的绚烂多彩的天空。

楼兰是真实的,司马迁的史诗文学巨著《史记》记录的清清楚楚。
据《史记》记载:楼兰在盐泽(今天的罗布泊)边上建立了国家,有城邦,然而“兵弱易去”。
据《汉书》记载:楼兰共14100口人,国都名“打泥”。地沙卤少田,寄田仰谷分国。国出玉,多葭苇(芦苇)、枝柳(红柳)、胡桐家(胡杨)、白草(芨芨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骆驼。能作兵,与婼羌同。
汉武帝派张骞出使大月氏,缔结攻守同盟失败,此后派遣大军讨伐远方的大宛国。因汉朝使者被捕,汉武帝大怒,攻打楼兰,楼兰惨败。
到汉昭帝时,楼兰把名字改为鄯善,并请求朝廷驻军“伊循”。汉昭帝便在“伊循城”社都护、置军候、开井渠、屯田积谷。

楼兰是美丽的,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美丽国度。
1、楼兰美女“楼兰美女”出土于1980年,当时,“楼兰美女”摸上去还稍稍有弹性,真美。她有着大大的,深邃的眼睛,有着高而窄的鼻梁,有着尖而翘的下巴,栩栩如生,美赛天仙,令世人震撼。
专业人员在经过图像处理复原后,“楼兰美女”已有数千年之久。“用电脑还原的相貌,与其生前相貌相比,相似率可达90%以上。”

2、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的发现。
1900年3月,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开始了自己的探险之旅。他和他的队伍开始沿塔里木河向东,到达孔雀河下游,想寻找行踪不定的罗布泊。
3月27号,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斯文-赫定他们面临严峻的考验,因为泄露,他们所带的水所剩无几。
没有水,在沙漠里相当于灭顶之灾。在找水的过程中,一座有城墙、街道、房屋、烽火台的古城堡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
斯文赫定明白自己发现了“新大陆”,他们立即对这座古堡进行考察,发现了很多文物,收获颇丰。
其中还包括钱币、丝织品、粮食、陶器、36张写有汉字的纸片、120片竹筒和几支毛笔。经鉴定,这是“楼兰古国”,轰动了整个世界。
随后,多国对此作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

3、新疆考古队的发现,楼兰还是一个迷。
1979年,新疆考古也有了很大的发现,发现有着大批古墓,位置在孔雀河下游:
其中几座墓葬外表奇特而壮观:围绕墓穴一层套一层共七层由细而粗的圆木,圈外又呈放射状四面展开的列木。整个外形像一个大太阳,不由得让人产生各种神秘的联想。
这些古墓的含义究竟如何,大家虽然猜想不断,但是在目前还是一个未解之谜。

楼兰是令人叹息的,楼兰文明的消失,是一个遗憾。
到了公园400年,高僧法显西行取经,途径此地,他在《佛国记》中说,此地已是“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及望目,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公元4世纪之后,楼兰消失。

据《水经注》记载,东汉以后,由于当时塔里木河中游的注滨河改道,导致楼兰严重缺水。
楼兰古国,这座在丝绸之路上足足辉煌了近500年,逐渐退出了历史的大舞台,无声无息地消失了。那么原因是什么呢?
说法一:接连的战争,强国的入侵,楼兰城被攻破,随后城堡被遗弃;
说法二:水源的匮乏;
说法三:大部分人死于瘟疫,侥幸存货的人纷纷远避他乡;
说法四:丝绸北道的开发,导致楼兰的丝绸沙漠古道被废弃,楼兰失去了往日的光辉;
说法五:与罗布泊南北游移有关。
生态恶化,尚有河水被截断后改道,人们不得不离开楼兰。楼兰曾颁布过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环境保护法律。

从“楼兰美女”的研究上看,4000多年前,楼兰已经是一片沙漠荒地,上游水源干涸,加上环境恶化。古时候的人们对自然的征服过程和能力都比较低,只能顺应自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原始状态。这也是为什么长江黄河流域诞生中华文明,恒河、印度河却诞生古印度文明,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流域诞生古巴比伦文明。尼罗河流域诞生古埃及文明。
或许他们存在滥砍乱伐致水土流失,水分减少。于是他们开始大规模的迁徙,在迁徙的途中,遭遇空前的困难是必定的,没有水、没有食物,哪里有树有水,就往那里去,那里能活命,就往那里去。
逃亡的楼兰人去了哪里,还有没有幸存者,我们不得而知。

生活中,如果环境被污染了,水消失了,即使到了今天,在科技工业文明很发达的日子里,也要顺应环境,不能破坏环境。
是的,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绿水青山确是金山银山。
穿越罗布泊无人区,探索古楼兰文明,探索古往今来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