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设“数字敦煌”资源库、开发“云游敦煌”小程序、打造“莫高学堂”研学品牌……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在保护好文物的基础上,不断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并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在敦煌文化保护、传承与传播方面进行了深度探索,拉近了莫高窟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使敦煌文化传播得更远。《秉承莫高精神 坚持价值引领 高质量推进敦煌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入选2021年度文化和旅游领域改革创新十佳案例名单。
科技赋能保护展示
“近年来,我们探索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数字技术保存和再现敦煌文化。”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党支部书记、副部长宋淑霞表示。
为实现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的永久保存和永续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敦煌研究院提出“数字敦煌”理念。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实现了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截至目前,资源库访问用户遍布全球78个国家,累计访问量超过1680万次。“经过30年不懈努力,‘数字敦煌’资源库积累的海量数字资源,已成为推动敦煌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我们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具有敦煌印记、深受游客喜爱的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支撑。”宋淑霞说。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立足于保护、研究、弘扬敦煌文化,不断利用新媒体、新技术进行数字化探索,取得了良好效果。例如,敦煌研究院将“数字敦煌”资源库与“云”技术结合,开发了“云游敦煌”小程序。推出“飞天”专题游览线路,依托“数字敦煌”的海量数字资源,结合厘米级空间定位与虚实融合技术,在莫高窟内创造了一个虚拟孪生世界,实现了窟内文物窟外看。该项目一经推出便吸引了大量游客体验,仅一个多月就接待游客100多批次、3500余人次,好评率达到99%,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我们还提炼敦煌壁画元素,与数码印花技术结合,推出了‘敦煌诗巾’小程序,让网友自主设计丝巾。小程序上线仅1个月就吸引超过300万用户参与,留下近25万件丝巾作品。同时,我们还将壁画修复、草方格治沙等保护技术与科学方法梳理转化为研学体验项目,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普及了文保观念和方法,推动了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宋淑霞说。
创新驱动文旅融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文化遗产地实现对外开放。作为敦煌学研究单位,以及敦煌石窟等石窟寺的文博管理单位和旅游接待单位,敦煌研究院秉承莫高精神,坚持开展改革探索和创新,努力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从敦煌研究院建院之初,很多老专家就想着把敦煌文化传播出去,陆续在国内外多个城市举办了敦煌文化艺术大展。“近些年,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借助数字化技术手段赋能敦煌文化艺术展览,把博物馆里陈列式的展览变成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体验,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宋淑霞说。
据介绍,近几年,敦煌研究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积极赴外地举办各类展览,努力推动敦煌文化走出去。“我们依托学术资源和莫高窟旅游资源,打造了‘莫高学堂’研学品牌,构建完善特色敦煌文化研学体系,阐释敦煌文化价值,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宋淑霞说。敦煌研究院结合敦煌壁画的结构、岩彩、图案以及敦煌遗书等内容和元素,自主研发了“遇见·敦煌色彩”“莫高梦·泥坯典藏”“霓裳佛国·摇曳唐风”“飞天剪纸”等10余个研学体验项目,并打造了九色鹿星空夜游项目,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监制:冯颖超 责任主编:杨红
编辑:王斌银